哀哀~
原本想說報告亂寫就好了
沒想到經過實地參訪
我愛上淡水這個地方
導致我昨天下我四點回家就狂打報告
打到半夜打不完
今天早上起床再努力繼續拼
我把我的報告貼在這
也算是一篇遊記
大家欣賞一下囉!
---------------------------------以下是報告
今天起了個大早,特地選了一個非假日,想說大家都在工作,人不會很多,結果要去淡水的路上……
卻是車水馬龍的景象……。但這並沒有破壞我們遊玩的興致。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們馬上切入正題!
紅毛城
在西班牙時期時稱「聖多明哥城」、荷據時期稱「安東尼堡」,被當時平民稱紅毛城、英國人將它改造為領事館,正名為「淡水英國領事館」。
最早在1628年時,西班牙人進軍台灣,由於當時取石材不易,所以建了一座木製城堡,名為「聖多明哥城」。由於木製材質在台灣這種濕熱環境不易保存,加上當時原住民起義,木製的聖多明哥城很快就被破壞的不成「城」形。西班牙人很快的又築了一座石造聖多明哥城。但西班牙人要駐軍時又因荷蘭人北上,自毀其城後撤兵。(石造紅毛城外型因剛建城隨即拆毀,已不可考)
←今日的紅毛城
荷蘭人佔據北部後便以磚、石和石灰重新建造一座城,以將軍的名字命名為「安東尼堡」。由於漢人多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將這座建築稱為紅毛城,今人多稱聖多明哥城或紅毛城。
荷蘭人被鄭氏逐出台灣後,在鄭氏治台時有重回台灣修築紅毛城。
清廷開港通商時,英人要求在此建領事館,於是便使用荷西時期所留下的紅毛城,做為領事館。當時清廷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英國人要求凡是外國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犯的罪,清廷一律不許干涉,須完全交由領事處理。他們處理的方式就是將犯人關在地牢裡,輕刑犯等到風雨平息時即釋放,重刑犯則等從英國來的船隻將他們送回英國去。
個人心得:參觀淡水紅毛城收穫真的很多,因為它經過了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的統治,歷史悠久,故事也很豐富。裡頭有許多塑像,其中還有荷蘭將軍—安東尼的塑像耶!一個引導員跟我說,這些塑像別出心裁,都是依照真人照片製的,雖然年代不久遠。地牢有開放給遊客參觀,我還跑進地牢裡繞了一圈,覺的採光很好、很好玩。我覺得好玩,是因為我只進去繞了幾秒鐘,但當時被關在地牢裡的人,那就……
地牢
↓
這次的紅毛城自由行真的讓我獲益良多,我彷彿穿過多個時空,回到從前,是個距今一兩百年前的人,是過著那麼樣的生活……。我覺得淡水的領事館較讓我驚豔或許是因為我去過打狗領事館吧!打狗領事館保存的就沒有像淡水領事館如此完善。
淡水紅毛城,真的值得一去!
滬尾偕醫館
滬尾偕醫館是由馬偕博士所設,於現一條小街內。
地址-淡水鎮馬偕街 6 號
淺談馬偕-
中文姓名「偕叡理」。教徒稱「偕牧師」。一般人都叫他「馬偕博士」。學生稱他「老夫子」。就連台灣人呼他「黑鬚番仔」,他也大方接受。
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馬偕是蘇格蘭高地武士的後裔,出生於英屬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佐拉村一個蘇格蘭裔的拓荒移民家中。
影響他來台宣教的原因有二,一來是因為他自己的信念——想效法聖經裡的保羅(開拓者),「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二來是因為母親的諄諄教誨。這都深深影響馬偕來台的宣教。
他在12月29日抵達打狗(高雄),1872年1月5日馬偕禱告好幾個鐘頭,上帝要他在台灣北部傳教。
他的日記寫道:「約下午三點,船進淡水港靠泊,我心激動,立刻明白這裏就是在等待我來到的地方,在這之前從未有人在此宣教。噢!真的讚美神!我心欣喜,真想鼓掌踴跳! 美哉淡水! 我心感激不盡」。
馬偕於 1873 年在淡水租屋,免費為民眾義診,提供藥品,當時台灣未有西醫,而且醫藥也非常有限,加上馬偕博士都是免費義診,因此來此看病的就越來越多,所以馬偕就另外租房子做醫館,又去請在淡水為洋人看病的外國醫生來幫忙,並且傳授西醫醫術。
重點來囉!
滬尾偕醫館-
1879 年,馬偕博士得到一位同姓馬偕的美國籍婦人捐款三千美元(這筆錢是給馬偕為宣教事業,以紀念其亡夫馬偕船長。),馬偕利用這筆錢蓋了一棟中西合壁的醫院,叫「滬尾偕醫館」,是台灣第一所西醫院。到 1894 年,每年受診者己逾一萬人次。 1901年因為 馬偕博士因病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 1906 年加拿大方面「宋雅各」( Dr. J. Y. Ferguson )醫師來台,重開偕醫館。不久,鑑於淡水港日趨沒落,且為因應時代而將醫院規模加大,以紀念台灣醫療先驅 馬偕博士。1912 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功成身退。此後,醫館院舍八十年間先後曾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 1992 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馬偕醫館之建築為馬偕博士所設計,雖外貌樸實,卻是非常有價值的古蹟,見證了馬偕和先人的昔日情形,也令人發思古幽情。
滬尾偕醫館是台灣第一間西醫院,這間醫院跟今日的大醫院一樣,有醫學研究會,曾在一位病死的水手身上,發現一種因人吃螃蟹而傳染到體內的「肺蛭蟲」,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發現的,因而聞名一時。在中法戰爭的時候,它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清朝劉銘傳將軍為此特頒獎表揚,所以它又可說是「中法戰爭紀念醫院」了。此外, 馬偕 博士也到處旅行,為人治療瘧疾和拔牙, 馬偕 博士在台灣總共為人拔蛀牙約二萬一千顆,真是一件創舉。後來,滬尾偕醫館在日據時代,為了擴充規模,遷於台北市,它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醫館為馬偕所設計,屋體為閩南式民宅,卻有西洋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卻是全台第一間西醫院。目前醫館仍保持初建之樣貌,館內並保有一些馬偕博士行醫時之醫療器材。
此棟建築是由「洪泉司」所蓋,他是淡水甚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內部仍有手術濯洗台、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
←滬尾偕醫館外觀
個人心得:剛走進這條小街,不知哪裡來的親切感,從心底油然而生!再往前走一點,一棟中西合壁的房屋映入眼簾。有著西洋風的門窗,卻裝設在閩南民宅上,我
就知道我到了遠近馳名卻連當地人也很少知道地點的「滬尾偕醫館」。剛踏進門,我就有個大發現!什麼?裡面居然有咖啡館?在仔細靠近一點,告示牌上寫著:「我們依成本提供建議售價,消費者自由捐獻,我們的收入將用來維持滬尾偕醫館的營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可以「自由捐獻」的咖啡店!.既然來到了這裡,又不用門票,我就捐獻一下吧!我看了看MENU,發現了一樣別的地方絕對吃不到的東西——馬偕餅。當馬偕餅入口時,那種感覺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還是自己實際到這裡來品嘗吧!館內陳列了許多文物,有馬偕博士的隨身物品—放大鏡啦、懷表、望遠鏡等等……。擺設了最有名的「馬偕拔牙照片」,說了馬偕家族的行為,細述了馬偕博士的一切……好多好多,畢竟我不是內行人,再怎麼仔細的看也不太可能完全看懂,有點走馬看花的感覺,老話一句,還是自己親自到這個小地方仔細的看個清楚吧!
←令人垂涎三尺的馬偕餅
NT. 2 5
-----------------------------
因篇幅有限,請看淡水遊(下)
P.S.本文大多由本人撰寫,只有極少部分改寫自奇摩知識。
請尊重作者,勿copy!
留言列表